第四百九十五章 喜讯频传-《四合院之再启人生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  朱雪峰记得当时贾东旭就是个劳教,据他所知,这算是对内部矛盾的从轻处理,老邵肯定算人民内部的工作失职吧。

      老杨对着朱雪峰呵呵一笑,这小子总算也有不清楚的,什么都爱查资料,看来朱雪峰对上面的要求都没查过。

      “小朱啊,我得给你讲讲,啥情况适合劳动教养。”

      原来,按五七年的规定,劳动教养的目的是为了把游手好闲、违反法纪、不务正业的有劳动力的人,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新人,还得由原单位或街道提出申请,不用经过庭审,公安就能处理。

      老邵这种属于泄露国家机密罪,根本不在此列,能只判了入狱三年,而不是无期和枪毙,就已经是因为他的身份和事实上无主观意愿,而且轧钢厂的请求也起了很大作用。

      “老邵这人可惜啊,老牌大学生,干了一辈子革命,最后犯了这么大错误,现在家也散了。”

      对于老邵,老杨合作了很多年,很是惋惜,因为是被判刑,两个儿子和一个闺女的学业也中断了,却无班可上,只能在街道捡破烂、打零工。

      “我去过他们家探望,他老婆给人缝缝补补,洗洗浆浆,两个儿子一个十六岁,一个十三岁,女儿八岁,在学校待不了,都休学在家,家里还有点积蓄,现在可以勉强度日,再往后可待不了,一个固定收入都没有,就是岁数够了,也来不了轧钢厂,难的在后头啊。”

      这时期家庭普遍孩子多,老邵被抓,子女肯定是没有接班一说的。

      “老邵要是刑满释放,还能回轧钢厂吗?”

      老杨扔了颗烟,两人点上,老杨长出一口,幽幽的说道,“要是劳改,还有机会安排,刑满释放,原则上轧钢厂是不会再收,这辈子算是毁了,所以我总说酒后误事,是真误事啊!”

      轧钢厂的新设备再有一个月应该就能拿到,到时候产品的精密程度将得到更大提升,轧钢厂将继续占有技术优势,可邵处长回不来了。

      “这个破方法是我折腾出来的,按理说,追本溯源,这事的起因在我,邵处长也…,算了,厂子,我求你个事。”

      “说呗,咱爷俩还有啥事不能说,没了书记,你小子来的也少,我想找人说话都难。”

      “我想请您查查邵处长在哪服刑,然后鼓励他好好服刑,争取减刑,再就是他们家里,得关照一下,您要是有空,啥时候带我去看看,我去年倒在铝厂的现场,还是邵处长找人把我救回来的,这个人情我得还。”

      朱雪峰找的借口要说也有点道理,但细说也很牵强,但老杨没当回事,倒是很开心。

      “其实他家里我一直找人帮着,只是这工作很难办,他老婆是个不识字的,当年家里安排的,想给她找个临时工都难。”

      “领导,这样吧,您也知道,这两年,我倒腾来倒腾去的,各种奖励拿了不少,他们一家四口,每个月我掏点钱帮衬一下,您和我一起去,把几个孩子送回学校,您看看怎么样。”

      “那哪能,你是好意,可这根本不是你的错,你要是这样,会惹来闲话的,你还年轻,这种事我来做更合适。”

      老邵家,小舅子也进去了,两家现在也失去了和气,走动基本没有,没有帮扶根本过不下去,朱雪峰想要招揽老邵,当然得从这入手,可老杨担心影响朱雪峰的前程,立场很重要。

      “领导,别说这个,你是领导,走到哪都有人关注,影响太大,我一个小年轻倒是不引人注意,方便得多,而且我还有小兄弟可以跑腿,这事您就别掺和了。”

      “那这样吧,这钱我和你出,你负责跑腿,别再和我嗦,你一个没上班的,有点积蓄也不能这样,你要是同意,下班我带你过去。”

      老杨掐灭了烟,直接否决了朱雪峰的建议,朱雪峰也没办法,只能点头接受。

      “这才对嘛,不过这笔负担对你来说,还是不小,有必要吗?”老杨是真担心朱雪峰坐吃山空,虽然刚才那一巴掌不少,他家里可是三个学生,一个上班的都没有,老杨有些后悔自己答应得太草率。

      “领导放心,帮扶他们家,不会把我搁进去的,等等,我这还有个法子,比出钱合适。”

      朱雪峰突然想到他们家老大年纪,连忙对老杨说道。

      “他们家老大十六了,出了这种事,上大学肯定是没希望了,我想想能不能帮他找个临时工,要是那样,似乎更合适。”

      “你还有这能耐?”老杨还记得上次朱雪峰给自己塞进来两个女学生的事,也是临时工。

      “我没有,有人有啊,您放心吧,这次不找您,再说找工作总比直接给钱更容易让他们家接受。”

      大丫迟早得走,邵处长的老大十六,识字识数肯定没问题,让他去家具厂当个学徒,帮着算算账应该没啥问题,比起直接给人钱,这个更合适,不是所有人都像贾家一样能大言不惭的接受捐助和帮扶的,这时期的人自尊心很强。

      见朱雪峰信誓旦旦,说的也挺有道理,老杨只好选择相信,确认了这个帮扶方案。

      “下班后家属区都是厂里职工,既然他们没班可上,现在咱们就去,倒更不引人注意。”

    


    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