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百零五章 花团锦簇-《国潮1980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说白了,如同公务员一样存在的电影从业人员,从上到下,只关心艺术成就和能否拿奖。

    根本没人在乎人民群众是否喜闻乐见,没人在乎喜剧片低成本,高票房的经济利益。

    甚至八十年初期,一些导演拍的艺术片是刻意去远离群众生活的,他们反倒以票房高为耻。

    所以在拍摄之初,这“求名分”的一关就先把父子俩给难住了。

    哪怕有《夕照街》的良好反响和热度在前,全没用。

    这样一来,他们就不得不低声下气四处求人,千方百计的找门路,给自己的电影弄“准生证”。关键是上赶着不是买卖啊,求人哪儿是那么好求的?

    这个过程注定会受到歧视,甚至是饱含屈辱的。

    像去年,陈培斯曾特地坐火车带着他们自己做的剧本远赴“西影厂”。

    却没想到,那个因支持艺术片为“第五代导演”们集体感念的西影厂厂长,甚至都懒得出来见他。

    只派一个副厂长很随便的翻了翻剧本,就明确的做了回绝。

    “这类电影我们不做。”

    再往后,陈培斯无一例外都撞上了这样敷衍的软钉子。

    于是回去之后疲惫不堪的跟陈老爷子一商量,只能迫于无奈,采取“先上车后补票”的办法。

    那就是去外面想办法拉来投资,靠自己的力量先拍摄电影再说。

    这爷儿俩把美好希望寄予在了未来的运气上,认为或许拍完了电影,“名额”问题就解决了呢?

    没准那些电影厂也是怕给了“名额”,他们再提出资金和演员的要求,这才借口推脱的。

    可谁能想到啊,等好不容易拉来了投资吧,剧组也凭着四处求人攒起来了。

    但电影刚要开拍,却飞来横祸,他们居然被人举报到了电影局那里。

    上面马上勒令停止,不许他们再拍了。

    这一下陈氏父子可是着了大急了,最后都把陈老爷子逼着跑到电影局领导办公室里拍桌子的地步。

    亏得陈老爷子人缘好,许多老同志都看不过去了,有求情的,有过问的。

    电影局才勉强让“中影公司”收了这“没娘的孩子”。

    也就造就了我国有史以来唯一没有厂标的电影。

    可即使如此,也高兴不起来啊。

    因为除了电影局给予了“下不为例”的警告。

    关键是这么折腾了一个溜够,停演了个把月,人都散了。

    道具、设备还得重找,经济损失实在不小啊。

    真要想再组织起班子把电影拍完,资金又不够了,这可怎么办呢?

    没辙,还得接着四方化缘啊,起码得再弄个十七八万块才行。

    结果化来化去,就找到宫海滨头上了。

    谁让这小子原先在京影厂干过呢,如今又在皮尔卡顿公司负责管理和中芭合办的模特培训学校,不大不小算个头目。

    宫海滨还真没袖手旁观,可他在出钱之前,又给陈培斯额外支了一招。

    “我不是不帮忙,可能力有限,要赞助,也就万八千的到头了。这对你是杯水车薪,解决不了多少问题。你还得求别人去。干脆我给你介绍个财主得了。他要答应帮忙,你这事就妥了。”

    陈培斯哪儿还有选择?当然说好啊,就问宫海滨财主是谁。

    宫海滨说了,“当初《夕照街》借你们衣服的事儿还记着吗?那就是皮尔卡顿公司的运营部副经理宁卫民给解决的。人家如今混壮了,都混成皮尔卡顿公司的股东了,每年分红都几十万。论级别人家是我上级的上级,公司人称‘三老板’。除了董事长和总经理就是他了,他要拔根汗毛,比咱俩腰都粗。我跟他有点交情,可以试着帮你介绍一下。”

    就这么着,宫海滨又当了一回中人,把陈培斯带到了宁卫民的面前。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