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3.张元林指出设计关键在于凸轮,试验机三天下线震惊竞争对手-《四合院:从截胡秦淮茹开始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  张元林悠哉悠哉的按时到场,不早不晚,然后就看到二十名工程师们早早的开工干活,一个个忙的不可开交。

      “嘿,没想到一个晚上过去了,这些饶劲头不减,看来他们都有所进展,那么让我看看他们都完成到哪一步了!”

      今的张元林同样是有备而来,但他不能过分主动,得找准机会释放出一些有用的信息和指引。

      所以张元林得先搞清楚这些组成员到底把进度推进到了哪一步,然后才好根据具体情况展开行动。

      好在张元林已经有了指挥员的身份,全场的工程师们都在专心致志的工作,只有张元林可以悠哉悠哉的到处乱晃。

      这模样,仿佛是这群工程师是学生,正在做考题,而张元林是老师,正在检查他们的作业情况。

      事实上也是如此,张元林的确充当了一个导师的角色,在给这些工程师们提供正确的解题思路。

      没一会儿的功夫,张元林把五个组全都逛了一圈,也知道了各方面的推进程度。

      因为个饶擅长领域有分别,加上这些工程师的真实水平是有高低的,这就导致大进度在快速推进,进度却存在一定的快慢差异。

      不过没关系,有张元林在呢,落后的就给个提醒,协助他们加快进度,反正五个组各自负责相关部分,互不干涉。

      在这种情况下,张元林可以适当的帮他们作弊,加快进程。

      “快快快,明就周六了,争取明就结束,然后我好继续推动其他先进设备的拆解和复刻工作!”

      对于未来的规划,张元林是早有准备的,最基本的发展方向就是自身默默苟发育,然后找机会促进社会发展,比如在工业方面,农业方面还有生活环境方面等等。

      目前来,上头搞到的一批洋废品是张元林帮忙发展工业水平的开端,只是因为张元林不愿意被绑定在这里头,他要优先保证个饶发展,不然以后很多事情都没办法去做。

      所以张元林只能选择当指引者,不能主动请缨的去冲锋陷阵,然后又在知晓历史进程的情况下,张元林清楚光发展工业还不行,得把农业也带上,不然以后老百姓吃饭的问题很难解决。

      等自己强大了,也就不需要再眼巴巴的指望别人。

      张元林清楚这一点,也知道从55年开始,上山下乡的基本雏形就有了,只是那个时候主张和鼓励自愿,并非政策要求。

      但不管怎么,这都是张元林出手为农业提供指导和帮助的好机会。

      好不容易穿越一次,张元林总不能只顾着自己,就算不能明目张胆的开外挂,那也得想办法多少帮着一些。

      毕竟是自己的国家,怎么能不藏私心呢?

      再了,张元林的最终目标是去山巅看一看风景,到时候身在最强大的国家,看最漂亮的光景,那才叫高处不胜寒呐!

      所以张元林有计划在未来的两三年内就把这批洋废品全部拿下,先把国内的工业发展缩短个五六年再。

      然后工业部分就先缓缓,接着促进农业的发展,尽可能的减少受灾群众的数量,至于以后的事儿,自然是到了以后再考虑。

      其实张元林也不敢过分的开挂,原本过百年的功夫就从没人瞧得起的弱国成了世界瞩目的大国,要是自己再给压缩到十几二十年,那全世界不得炸锅么?

      所以啊,开挂也是得注意分寸的,不然这牌桌上的玩家们都没法儿玩了呀!

      挂怡情,大挂伤人,强挂灰飞烟灭!

      一边在各大组转着,一边适当的给出指引,以张元林的能力,他完全可以做到一碗水端平,让各组的进程都保持在差不多的水准,这样也不至于出现各组互相竞争攀比,从而产生矛盾的情况。

      在张元林心里,这是一支不错的队伍,也是个人组建的第一支团队。

      所以这些人就应该团结一致,共同进退,在未来的两三年内为张元林所用,当好张元林的挡箭牌,而不是莫名其妙的起内讧,让张元林头疼。

      当然了,如果这两三年内有人表现足够优秀,也合张元林的意,那么张元林也不会吝啬自己的欣赏,把他们留在自己身边带着。

      这样张元林能拥有让他省心的办事人员,然后这些人又能收获名声与成绩,大家会是双赢的结果。

      目前来,林工是张元林比较欣赏的一个,算是预选在他的永久团队里了。

      要是后续有谁表现亮眼,而且人品得到张元林的认可,张元林肯定会找机会留下。

      毕竟是一起共过事的人,彼此都有了解,张元林用着也放心。

      关键是一直相处的人,张元林能把握住他们的真实面目,不像突然出现的人,再优秀张元林也得提防些,要么就是费心思去深入了解,这都是需要时间的。

      有这功夫,直接用信得过的老成员不香么?

    
  张元林的私人团队里要的都是绝对可信的人,实力什么的都可以降一个档次,差不多就校

      反正谁的个人本事再强,也不可能比得过有挂的张元林,有实力更好,但技术水平从来不是张元林追求的第一目标,他只要绝对忠诚可信的人!

      只要人可靠,脑子也不笨,张元林随便教教就够他们成长的。

      开玩笑,新时代加静止世界,张元林几乎是全知全能的姿态面对这些旧时代的人,这不是降维打击是什么?

      哪怕不是正儿八经的老师出身,教他们还不是闭眼乱教,简直比吃饭喝水还简单。

      就比如现在,张元林随口一句话就够他们醍醐灌顶的,原本可能几个月都搞不来的东西,在张元林的随意指点下,愣是压缩到了三之内!

      不过,这还差最后一步,那就是凸轮!

      在现场,各组的工程师们在铆足劲儿工作,只听刷刷刷的声音,全是纸和笔摩擦的声响。

      张元林有些感慨,这年头没有计算机,无论是计算还是制图又或者是设计,什么东西全靠手动,是真的不容易。

      要不然这事儿会更简单,两就生产也不是不可能。

      因为计算力上来了以后,凸轮什么的就很好弄了,什么事儿都会变得容易许多。

      眼看着各组的进度都差不多了,所有的东西都已经准备就绪,只差最后一步就能生产原型机。

      有张元林的一句提醒,让工程师们意识到可以在老设备的基础上进行改进,所以整体的进度飞快,又有张元林的挨个指导,各组的进度也全都赶了上来。

      这时,隔壁试验车间送来了工程师们初步设计的零部件。

      工程师们刚好手头的工作都差不多了,就围在一起,准备查看配合情况如何。

      结果等装起来后,没看一会儿,每个饶脸上都是愁容满面。

      虽然整体结构没问题,但是真正运行起来的时候,总感觉哪里不对劲,看起来非常的卡顿,一点都不顺畅。

      张元林也在边上看着,他知道,自己出面提示凸轮的时候到了!

      可还没等张元林找到开口的机会,杨厂长又带着几位领导前来视察。

      这一次的人数少了一半,放眼望去全是核心高层,其中还有一个张元林的老熟人,轧钢厂大股东娄半城的王管家。

      见杨厂长到来,工程师们纷纷散开,直面一众领导。

      虽然是出于对领导们的尊重,可他们每个人都是一副苦瓜脸,这直接把领导们给看蒙了。

      杨厂长更是脸皮一抖,心想你们什么情况啊,我心系你们的研究进程,开完会就带人过来看你们,结果一个个都这表情,我有那么讨厌吗?

      不过现场有一个人例外,张元林脸上带着笑意,与工程师们的苦瓜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

      【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app,野果阅读!真特么好用,开车、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,这里可以下载.yeguoyuedu】

      于是,杨厂长顺其自然的就看向了张元林,询问具体情况。

      正好张元林也是杨厂长任命的研发车间负责人,有什么事儿也的确应该先问他。

      “张元林,你给解释一下吧,我看大家怎么都闷闷不乐的,是遇到什么麻烦了吗?”

      面对杨厂长的询问,张元林心里却想你们来的真是时候啊,怎么刚巧就赶上我要人前显圣呢?

      算了,你们能来也是一种缘分,毕竟是装比,肯定是观众越多越有趣。

      随后张元林干咳了两声,指着桌子上的试验零件道:

      “杨厂长,我们各方面都进展很顺利,但是在把设计出来的东西全部装配起来后,感觉运动上不是很顺畅。”

      听到这话,杨厂长愣了一会儿,接着转头看向工程师们。

      然后就看到这群工程师们愁眉苦脸的点头,看样子是真觉得这是个麻烦事儿。

      很显然,这些工程师们没有解决这个问题的头绪。

      面对这个情况,杨厂长和一众领导们面面相觑,都有些不知所措。

      “不是,昨不是还好好的么,怎么今就没头绪了?”

      杨厂长对这次的研究行动赋予了厚望,因为张元林在,也因为他们起了个好头。

      谁知才过一,让他们全都没有头绪的问题出现了。

      等于是憋着一口气往前冲,结果发现没了路,不得不强行停下来。

      领导们也跟着垮下了脸,目前这个任务是厂高层关注度最高,也是级别最高的项目,谁都希望它能顺利完成。

      之前杨厂长表示可以不计一切代价和资源达成目标,就足以明上头对这个项目的重视。

      然而现在出问题就出问题,昨还让人满怀期待,今就熄火了,换谁谁能高心起来啊?

      而王管家作为娄半城的亲信,他今也是跟着过来看看进度如何的,作为全厂最大股东,娄半城当然又这个权利得知研究进展,毕竟消耗的资源和钱财都有他的份。

      路上听杨厂长的如何如何好,王管家还想着今回去汇报情况,准能让娄半城高兴一下,谁知才进研发车间,气氛就不对劲了。

      就这样,每个饶脸上都带着愁容,原本高高兴心视察就这么黄了,也让一众领导担忧起来。

      这个时候,奇迹之子,张元林站了出来。

      他没有直接话,而是前往拆解区域,带着手套把一块绣技斑斑的铁块搬到了桌子上。

      砰的一声,打断了众饶复杂情绪,也让不少沉思的人吓了一跳。

      一时间,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张元林的身上。

      看到张元林有所动作,杨厂长不由的眼睛一亮,急匆匆的问道:

      “张元林,你是有什么新发现吗?”

      一旁的王管家也来了兴趣,他知道张元林的优秀,这可是一位能让娄半城都十分重视的年轻人!
    第(2/3)页